男孩感染食脑虫后去世,发现于山魈的致命寄生虫就在周围,如何预防?夏日戏水需谨慎!8月12日,一则关于男童打水仗后发烧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俗称“食脑虫”)并最终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孩子妈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封感谢信,表示孩子的生命停留在6岁8个月,并请求大家给予一些时间处理后续事宜。
今年7月,一位网友称其孩子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腰穿脑积液检查确诊为狒狒阿米巴原虫感染。母亲回忆,孩子仅在学校打过水仗和在公园捞鱼,没有去过其他地方。8月7日,妈妈再次发文提到孩子已在PICU待了27天,尽管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还是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6月,福建一名5岁女童家长也在社交平台上求助,孩子游泳和泡温泉后出现头痛、低热及呕吐等症状,最终确诊为“食脑虫”感染。该博主更新信息显示,孩子已在PICU待了45天。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高达98%,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食脑虫”实际上是一种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存在于淡水和土壤中,可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伤口进入人体。此类寄生虫在中国报告病例较少,公众不必过分担忧但需提高警惕。
专家指出,人感染后早期以皮肤病变为主,后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易怒和嗜睡等症状。由于病症发展迅速且容易与其他脑炎混淆,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如果在野外戏水后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涉水经历。
疾控机构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在自然水域活动时佩戴鼻夹和泳镜;皮肤破损时不要接触自然水体;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后的水清洗鼻腔;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去野泳,选择正规清洁、消毒过的游泳池。若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自然水体,尽量避免用野外的水给孩子洗脸或饮用。玩水后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做好这些预防措施,家长无需恐慌,夏天依然可以带孩子愉快地玩水。
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